《硅谷》第一季剧照
你是不是也曾跟朋友开黑刷夜、组队升级,爽到根本不想睡?但如果……你的工作本身,就是一场大型真人 RPG 呢?
想象一下:周一早上,你来到公司,打开电脑,映入眼帘的不是枯燥的邮件,而是这样一个游戏界面:
🎮 今日主线任务:修复3个致命bug(奖励:500经验值+「debug大师」称号)
🎮 团队副本:与产品经理组队完成需求评审(概率掉落:稀有装备「需求明晰眼镜」)
🎮 PVP竞技场:在代码审查中找出同事的错误(获胜奖励:「火眼金睛」永久皮肤)
展开剩余83%美剧《生活大爆炸》中众人在玩《龙与地下城》
这不是美剧《生活大爆炸》中主角团的消遣游戏,而是硅谷工程师的真实日常!更离谱的是,有些公司甚至把整个产品开发流程包装成一场《龙与地下城》:工程师选角色(法师/武士?),需求变更是“新副本”,版本发布是“攻打黑暗城堡”——
巨兽公司的许多管理者都将冲刺推进开发流程与角色扮演类的奇幻桌游《龙与地下城》类比……团队管理者维克拉姆分享的一篇题为《地下城城主SCRUM生存手册》的文章,将冲刺推进团队成员比作一群身怀绝技的勇者,他们穿越软件开发的无尽荒野,只为抵达云端那座神秘的A城堡……但征途难免迂回曲折,需要灵活绕道。例如,尽管理想计划是直奔 A 城堡,但团队可能发现河上的桥梁被阻断,不得不南行另寻渡口。而当他们南下后,“盲人神谕”(即项目负责人)可能决定,此刻转向新目标B城堡比执着于A城堡更明智……通过《龙与地下城》的叙事,游戏话语得到进一步阐发。这种隐喻有助于浪漫化编程工作的关系与活动,引导工程师化身为游戏中的英雄角色,沉浸于冒险叙事。
——吴桐雨,《牛马游戏:硅谷大厂如何驯服工程师》
你以为他们在玩?其实他们早已“被玩”。
那么问题来了:这套“游戏化机制”到底有什么魔法,能让一群高智商、高收入的程序员自愿熬夜、乐此不疲?答案,都在这本书里——《牛马游戏:硅谷大厂如何驯服工程师》。作者吴桐雨花了13个月“潜入”硅谷大厂,做了66次访谈、100+小时观察——最终揭开了这场“快乐剥削”的真相。
牛马游戏的秘密
文 | 张婧易、阿光
来源 | 光启书局
解锁硅谷的“游戏宇宙”:
50+种玩法,让你加班停不下来
在公众眼中,硅谷科技公司常与自由、创意的工作氛围联系在一起,工程师也被视为注重工作生活平衡的精英群体。然而,《牛马游戏》一书揭露了这背后的真相:企业通过高度精巧的“游戏化”机制实现对员工的劳动控制。
作者在硅谷某科技巨头内部发现,公司设计了超过50种“游戏机制”来激励员工主动加班。这些并非普通福利,而是深度嵌入劳动流程的控制手段,包括模拟类、整蛊类、竞争类和收集类游戏。工程师们为“荣誉”和竞争沉迷其中,自愿投入大量超额劳动。吴桐雨将这些机制归纳为四种基本类型,共同构成一个控制行为的“游戏场域”,高效提取创造力与劳动。 这一模式既不同于早期的“专制”控制,也不同于后来的“霸权”控制,而是信息时代特有的治理技术。社会学家沈原教授认为,该书提出的“游戏场域”理论是“对劳工社会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玩家,欢迎进入工作副本!”
为什么这帮程序员这么吃“游戏化”这一套?因为他们就是“玩家世代”啊!这群年轻人从小泡在游戏里长大,对“闯关”“叙事”“不确定性”毫无抵抗力。公司只需轻轻一“唤”:
你的理想不是升职加薪,而是——
🔥 成为英雄!
⚔️ 解锁成就!
🏅 拿下排名!
就连出了问题,他们都只觉得:“一定是我策略不对……”而不是:“这制度是不是有问题?”
“游戏化治理术”的关键在于唤醒了工程师作为“玩家世代”的主体性。这些年轻人成长于电子游戏文化,对闯关、竞争和不确定性高度认同,因而更易沉浸于公司构建的“游戏现实”中。 这种机制甚至使劳动者将问题归因于自身“没玩好”,而非制度性剥削。
不想“玩游戏”的“局外人”
然而,游戏化控制并非对所有人同样有效。吴桐雨没有只关注白人男性工程师群体,她特别考察了其中女性、少数族裔工程师(尤其是亚裔)的独特处境。
对于这群人来说——
👑“什么玩家称号?太中二了吧”
😒“太情绪化了,不专业!”
💻️“我只是来‘搬砖’的。”
📑“H-1B压身,你跟我谈荣誉?”
他们难以融入“游戏叙事”,却反而更显现实。游戏场,是某些人的乐园,也是另一些人的牢笼。
类似地,性别是塑造游戏文化与玩家身份认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作者通过调查发现,女性工程师的性别身份认同与玩家身份认同难以兼容。她们认为沉迷游戏是不健康的,除了工作,她们在业余时间有自己的爱好和社交圈。这加剧了女性工程师在该公司中的边缘处境,不少女性受访者表示,过度推崇游戏文化营造了对女性不友好的工作环境,使她们沦为“局外人”。劳动控制中的结构性问题在这些案例中露出端倪。
警告:这个游戏可能会“崩”
更值得警惕的是,游戏化机制加剧了加班文化与职业倦怠,助长了自我归因和个人主义,瓦解了集体争取权益的意识。
长时间沉浸式游玩(加班)后果——
😩 职业倦怠
🧠 身心透支
🔄 高频跳槽
……
值得关注的是,后疫情时代,美国科技产业巨头进行多轮裁员、减少招聘,转而猛榨现有员工的生产力,提高其绩效表现和创造能力,增加其专注时间和生产效率。“游戏化”“自由”的工作环境实际日渐变成“有毒”的工作环境。
而随着AI技术推动脑力与创意劳动需求上升,这种“游戏化治理术”很可能成为更多领域的工作常态。《牛马游戏》既是一次对硅谷的深入剖析,也是一面映照当代人普遍困境的镜子。它向所有在“内卷”中奋斗、在KPI与OKR中挣扎、在“热爱”与“倦怠”间摇摆的当代“牛马”敲响警钟:如何避免工作处境变得 “有毒”?答案就藏在这部融合了学术深度、田野温度与批判锐度的书中。
发布于:江苏省- 上一篇:晶圆代工双雄竞速:华虹二季度出货飙升 中芯国际订单接不过来
- 下一篇:没有了
